中国是礼仪之邦。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通过制礼作乐,周代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,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。通过贯穿于言语、饮食、洒扫、应对、事亲、事长、容貌、辞气等日常起居的行为模式,最终成为了文明的底色。生发自周代礼乐文明的《诗经》,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,就负有了自己的文化使命。《嘿,这就是诗经》礼仪篇,带你认识“中国礼”最初的模样。
中国人注重道德修养,“君子”是国人对美好人格的期待与塑造。《诗经》作为一个民族品格的生动写照,包含了对各种人的道德要求与行为准则。《诗经》到底承载了哪些道德修养的内容?三千年前的先民,在不同的角色中遵守着什么样的行为准则呢?《嘿,这就是诗经》修身篇解惑答疑。
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,《诗经》中的爱情诗约占总篇幅的五分之一。相遇、相恋、相聚、相离,三千年前的爱情与今天有什么不同?一见钟情、怦然心动,日久生情、朝朝暮暮,三千年前的古人在爱情里又有什么样的表现?《嘿,这就是诗经》爱情篇带你了解《诗经》中的爱情。
假期的正确打卡方式,是逃离城市的喧嚣,别再纠结去哪里了,走进河间府署的千年时光,来感受“京南第一府”的厚重文脉——这么近,不过一脚油门的距离;那么美,是穿越千年的惊艳相逢!快准备好行囊,这个周末,来河间府署,给心情放个假!
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”三千年前的诗句直到今天仍有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。“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”,我们至今使用的400多个成语来自《诗经》。这些优美质朴的句子究竟是何人所写?孔子为何认为“不学诗,无以言”?如今我们读到的通行本《诗经》与两千年前有何区别?《嘿,这就是诗经》源流篇将缘由一一道来。
诗经村位于河间市城北11公里处,是诗经文化的传承发祥地,因汉博士毛苌传授《诗经》而得名,文化底蕴丰厚,人杰地灵。民国代总统冯国璋祖籍诗经村,境内留有将军第、冯国璋墓等名胜古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