悠悠华夏孕育了五千年文明,绵亘斑驳的历史长卷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,那就是被誉为“京南第一府”的河间府署。河间历史源远流长,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。其名始于东周,历代曾在此建府、立州、设郡、置国,自古就是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重地,堪称文物荟萃之土,人杰地灵之邦。
战争是贯穿周朝近八百年统治的底色,也是《诗经》中三十余篇诗文所吟唱的歌。人们常说“春秋无义战”,《诗经》又是怎么记载战争的?这里没有对杀戮掠夺的刻画,也没有对镇压征服的描摹,有的是“如雷如霆,徐方震惊”的国家大义,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”的羁旅乡思,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仇”的战友情深,“君子于役,苟无饥渴?”的牵挂,“岂无膏沐,谁适为容?”的相思。《嘿,这就是诗经》战争篇讲述战争中的人生百态。
农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“春种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”,《诗经》中有十一首诗歌明确书写农事,还有几十个篇章与农事有关。“劳者歌其事,饥者歌其食”,“夙兴夜寐”的农夫是全身心地热爱劳作,还是像今天的我们一样不时吐槽?《嘿,这就是诗经》农事篇让三千年前的生活不再神秘。
中国是礼仪之邦。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通过制礼作乐,周代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,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。通过贯穿于言语、饮食、洒扫、应对、事亲、事长、容貌、辞气等日常起居的行为模式,最终成为了文明的底色。生发自周代礼乐文明的《诗经》,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,就负有了自己的文化使命。《嘿,这就是诗经》礼仪篇,带你认识“中国礼”最初的模样。
中国人注重道德修养,“君子”是国人对美好人格的期待与塑造。《诗经》作为一个民族品格的生动写照,包含了对各种人的道德要求与行为准则。《诗经》到底承载了哪些道德修养的内容?三千年前的先民,在不同的角色中遵守着什么样的行为准则呢?《嘿,这就是诗经》修身篇解惑答疑。